从一杯茶到一颗心的相遇——
六月的静思书轩,日日都有动人的故事在发生。每一场分享、每一杯茶香,都是我们眼里心里最深刻的人文风景。
▎一杯花茶 喝进心的清香
![]() ![]() |
6月1日那天,店里人潮较少,陈懿泓师姐就把握空档,为值班志工细细讲解刚引进的净斯三角立体花茶包。这款茶特别适合年轻人,只要简单冲泡,就能品尝花草最纯粹的香气。当师姐提到这茶,是精舍常住师父用心调配、蕴含祝福的时候,大家都静下来聆听。讲解完,我们现场泡了一壶,暖暖的茶汤飘散开来,仿佛连空气都柔软了。
喝进口,心里只剩一个念头:这份简单的美好,真的想带回家和家人分享。于是,有志工笑着说:「我也要买一包,回去让家人喝喝看!」
▎静思语的种子,在心里发芽
![]() |
6月6日,一位曾任校长的志工,和我们分享她未退休前就把静思语带进校园的点滴。退休后,她来到书轩,继续用这些字句陪伴更多有缘人。
有时,她会在柜台前轻轻念一句:「心宽无事,意定有福。」原本低着头的客人,听了会抬起头笑一笑,似乎心事也放松了些。我们都很喜欢这种氛围——说的人心安,听的人也自在。这就是静思语的力量,无声却深深入心。
▎弟子回家:用歌声说想念
![]() ![]() |
6月7日的晚上,特别热闹。远从美国回来的陈宝如(济麟)师兄回到家乡槟城,来书轩跟大家分享他心灵的旅程。他说,无论人在哪里,每年都要回精舍「过年」,因为那里是他心灵的家。当晚,师兄弹着吉他,一口气唱了八首自己创作的歌,每一首都在说一件事:「想念上人」。 47位在场的人静静听着,心里也跟着一起回到那片月光下的精舍。
▎法师来访:不同国度,一样的善念
6月12日,两位来自缅甸的法师莅临书轩参访。他们对静思和慈济的渊源很有兴趣。当日值班的志工,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他们细细讲述上人创立慈济的初心。更巧的是,还遇到四位槟城的法宝山法师也来访,大家一起围在书架旁,看著书轩这个温暖的空间,法喜充满。
▎人文真善美:让美好被看见
![]() ![]() |
同一周也启动了三场「真善美工作坊」。 6月14日是第一场,20位学员齐聚一堂,学习影片制作的技术。最特别的是,实作题材就以书轩作为拍摄场景,大家访问书轩常驻志工,记录他们与静思人文的缘分。看着年轻人一边学、一边用镜头捕捉善的故事,我们心里很踏实。
「真善美」的精神:把美好看见,让更多人也看见。
▎茶书会:共读人生的深刻
![]() ![]() |
同一天,辅友小学的老师们也在书轩举办茶书会,讨论《解惑(一):生老病死》。除了25位老师,还有9位从中国青岛远道而来的法亲家人一起参加。
▎寻法之旅:把法带回心里
![]() ![]() |
青岛法亲家人的槟城之行,第一站就选在静思书轩。看他们在书架前专注的翻阅《妙莲华》和《解惑》。临别前,他们带走一叠叠书本,说是要带回去,给更多人读。那一刻,我们很感动,因为这里不只是卖书的地方,更是法的起点。
▎雨天的温暖:环保教育站的来访
![]() |
6月14日下午,打枪埔环保教育站18位社区朋友冒着雨来到书轩。看着大家撑着伞,鞋子湿了,值班志工立刻递上鞋袋,提醒「慢慢走,小心滑」。简单介绍书轩后,大家分散在各区慢慢看书、听故事。那天虽然下着雨,但心里特别暖。
▎海外学者:看见爱的力量
6月15日,纽约和神学院校长朴秀妍教授来访。她一边听解说,一边细看静思净斯产品,感受到「售卖」背后,其实是一种善念的传递。人文志工用英文讲述每一件产品背后的故事,让她格外惊喜,直说要把这份人文精神介绍回去。
▎医疗讲坛:知识也是一种关怀
6月21日晚上,书轩化身一个小型讲堂。来自台湾的冯清荣博士和李启诚医师,和近40位参加者分享干细胞的医疗新知。现场同时线上直播,让更多人即使不在现场,也能一起学习。这也是书轩最特别的地方:无论是茶香或书香,或是医学知识,都是关于「爱」的延续。
▎茶书会:静心净手 诵读书写
![]() ![]() |
6月22日清晨,马来西亚霹雳州的26位志工凌晨就驱车115公里,来到书轩参加茶书会。静心净手入座,大家一起诵读、共修、书写,品茶。七碗茶的香气里,大家也分享彼此对生命的体悟。午斋后,大家一起共读《解惑》,感觉这一天,心被洗涤得特别透亮。
书轩依然会有一本本书、一杯杯茶,还有一句句温柔的问候。
✨ 书轩同仁 小记
每一场活动、每一个来访的人,都是书轩人文最美的风景。或许看起来只是平凡的日子,但当你愿意慢下来,捧起一本书,泡一杯茶,就会发现,这里每天都有「日日善足迹」,静静地、真诚地绽放着。